延安,作為中國革命的圣地,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艱苦歲月中鑄就的延安精神,也保留了大量彌足珍貴的革命文物。這些文物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從低潮走向高潮的歷史見證,更是構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文旅融合成為新時代文化和旅游業轉型升級重要方向的背景下,如何讓延安的紅色革命文物從“保下來”走向“活起來”,實現紅色旅游的高質量發展,成為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一、延安紅色革命文物的價值與保護現狀
延安擁有全國規模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整的紅色革命舊址群,共有革命舊址445處。這些舊址和文物不僅具有鮮明的革命印記,還與陜北地區的民俗文化深度融合,散落于民間,既有生活氣息,又具有厚重的歷史底蘊,是弘揚延安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物質載體。
目前,延安在紅色革命文物的保護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通過修復舊址、建設紀念館、打造紅色景區等方式,初步形成了以棗園、楊家嶺、延安革命紀念館等為代表的紅色旅游體系。然而,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文物因年代久遠、分布分散、保護意識不強而面臨損毀風險;展陳方式單一,多以圖文為主,缺乏互動性與沉浸感;紅色文化內涵挖掘不深,故事講述缺乏感染力,難以引起游客共鳴。
二、從“保護”到“活化”:文旅融合下的必然選擇
紅色革命文物的保護是基礎,但僅停留在“保下來”的層面遠遠不夠。文旅融合為紅色文物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其從靜態的“歷史見證”轉變為動態的“文化體驗”,實現從“保下來”到“活起來”的轉變。
(一)以文塑旅,文化體驗提升紅色旅游內涵
紅色旅游的本質是文化體驗。延安應深入挖掘紅色文物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內涵,將延安精神中的“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為人民服務、實事求是”等核心價值融入旅游產品設計中。例如,觀看情景劇《再回延安》、沉浸式演出《延安保育院》等,讓游客在情感共鳴中理解歷史,增強文化認同。
(二)以旅彰文,數字賦能拓展紅色文化傳播渠道
旅游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延安可借助紅色旅游線路的打造,將分散的革命舊址串聯成線,形成“紅色研學”“紅色教育”“紅色體驗”等多主題旅游產品。同時,通過數字化手段(如VR、AR、全景影像等)打造線上展館、云游覽平臺,打破時空限制,讓紅色文化傳播更廣、更深。通過智慧旅游平臺建設,實現“一部手機游延安”,提供智能導覽、線路規劃、語音講解、互動任務等服務功能。同時,利用VR/AR技術復原歷史場景,讓游客“穿越”回延安時期,增強沉浸感與參與感。
三、文旅融合視域下打造紅色IP,構建多元業態
將紅色旅游與文創、餐飲、住宿、農耕等業態深度融合,打造具有辨識度的紅色IP,成為延安紅色革命文物保護、傳承的創新路徑。通過“紅色文創+餐飲”,打造主題餐廳,提供“陜北特色小吃”等,結合劇情體驗,營造沉浸式場景。通過“紅色文創+住宿”,建設窯洞主題酒店、紅色故事主題客房,讓游客在住宿中感受歷史文化氛圍。結合陜北的自然風光與民俗文化,開發“紅色+綠色”“紅色+鄉土”復合型旅游產品,如紅色研學、陜北窯洞非遺手作體驗等“紅色+生態/民俗”體驗。
四、如何講好紅色故事
紅色革命文物并非冰冷的陳列品,其背后是鮮活的歷史人物和動人的革命故事。要讓這些革命舊址、歷史實物“開口說話”,讓紅色精神直抵人心,離不開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情感飽滿的專業人才隊伍。他們不僅是歷史的轉述者,更是精神的傳遞者,通過專業的講解、生動的敘事和真誠的互動,將厚重的歷史轉化為可感知、可共情的文化體驗。只有培養和凝聚一批懂歷史、會講解、善傳播、有情懷的專業人才,才能講好紅色故事、激活紅色資源,使紅色旅游真正成為傳承基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的重要載體。
講好紅色故事,不僅要求內容的真實準確,更追求表達的生動深刻,這無疑對人才隊伍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出了要求。首先,在內容挖掘與敘事創新上,應推動從“標準化”到“分眾化”的升級。一支由黨史專家、地方史學者、作家、優秀講解員構成的專業團隊,對散見于革命舊址、文獻檔案與民間口述中的紅色故事進行系統性梳理、考證與提煉,整理匯編出一套史實準確、脈絡清晰的“紅色故事資源庫”,針對不同受眾的知識結構、認知特點和興趣點,設計差異化的講解內容與表達方式:對青少年群體,運用生動語言和情景模擬側重故事性、互動性;對黨員干部,結合黨性教育突出理論深度與精神啟迪;對普通游客,則注重情感共鳴的傳遞。這種精細化、分眾化的講解能顯著提升紅色文化的傳播效力和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民群眾能反向參與其中,積極引入志愿者服務機制,廣泛動員“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人員發揮其親歷者或見證者的獨特優勢,以其真情實感增強歷史的可信度;鼓勵大學生志愿者參與講解與服務,為紅色事業注入青春與傳播活力,為延安紅色旅游的高質量發展注入生命力,讓紅色歷史“活”起來,讓紅色故事“火”起來,讓紅色精神深入人心。
五、結語
延安紅色革命文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在文旅融合的視域下,延安應跳出傳統“保護—展覽”的單一模式,通過業態創新、科技賦能、故事講述和人才支撐,實現紅色革命文物從“保下來”到“活起來”的轉變,讓紅色旅游成為經濟增長點和精神傳承的重要載體,讓延安紅色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更加璀璨的光彩。
(曹靜 西北工業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教授)

